close

在第四章中我們有稍微提到油脂的種類配方 (即油脂的組合比例) 會影響皂本身的特性,包括脂肪酸成分清潔力 保濕度 、起泡度 、硬度 、穩定度 、碘價 、INS值等,讓我們來一一了解這些皂的特性吧!

 

首先,我們可以搭配著  手工皂配方表   ,輸入不同的油脂用量後,從表格下方列出的脂肪酸成分及手工皂性質預測來了解


一、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成分,他的性決定了油脂的性

二、清潔力:就是清除汙垢的能力,清潔力不見得越高越好,一般以使用目的來決定,例如椰子油皂清潔力相當高,但是較適合用來作為家事皂,若用來沐浴對於肌膚則會造成過度清潔反而傷害肌膚。

三、適肌性:即洗感,在手工皂的使用中與皮膚的貼合感和舒適程度。

四、起泡度:起泡的程度與油脂當中含有的脂肪酸的性質密切相關如月桂酸、蓖麻油酸等。

五、硬度:硬度往往用INS值来判斷,此值越高,成皂越硬,反之越軟。

       六、INS值: 它的數值來自於皂化價(SAP)與碘價(Iodine Value)。在製作手工皂時,INS值可以拿來當做硬度的參考。INS值越高,做出來的皂越硬;INS值越低,做出來的皂硬度越低。一般書籍建議的INS值在160,不過120~170都算是理想的硬度,只要過了數星期的成熟期,成品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七、穩定度:穩定度的高低主要來源於硬脂酸和棕棕櫚酸含量多少,此兩種脂肪酸含量高,穩定度高,反之則穩定度低。

       八、碘價: 100克油脂進行碘加成反應,所吸收碘的克數稱為碘價。碘價與油脂中雙鍵數成正比,依其大小可得之油脂之不飽和度,進而可表示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不飽和程度, 數值愈低成皂愈硬


通過上面這些要素,我們可以事先預期肥皂的特性,幫助我們如何來選擇一塊適合我們的肥皂,同時也歸納出以下的思考方向
 

一、脂肪酸的概述
       要瞭解手工皂油脂的搭配,就要先瞭解油脂的性質才好入手選擇適合的油脂用於制皂。我們都知道,油脂主要是由脂肪酸組成的,而脂肪酸的性質以及含量的多少決定著油脂的性質,所以要瞭解油脂,就要介紹一下脂肪酸。
      脂肪酸根據碳鏈中碳原子間雙鍵的數目又可將脂肪酸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1個雙鍵),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1個以上雙鍵)和飽和脂肪酸(不含雙鍵)
三類。而碳原子間的雙鍵越多,飽和程度就越低,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脂是我們通常叫做“軟油”(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等),這種油脂在常溫下多呈液體狀,而含有不含雙鍵的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在常溫下多數呈固體(如 豬油、椰子油、棕櫚油等),我們通常叫做“硬油”。所以更具脂肪酸的分類,我也根據不同油脂當中所含有的脂肪酸的種類進行了大致分類。

        1、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1個雙鍵)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介於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間,多指油酸,他只含有一個雙鍵,所以這種油脂做出來的肥皂感覺溫和,適肌性較好。這類優質油脂包括:橄欖油、芥花油、甜杏仁油、荷荷巴油、山茶油、澳洲胡桃油、榛果油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油脂INS值相對並不是很高,油脂較軟,所以要考慮用一些硬油搭配(含有飽和脂肪酸多的油脂),代表配方就是我們熟知的馬賽皂 ,它使用72%橄欖油,搭配椰子油和棕櫚油,而這個配方由於橄欖油較多,適肌性較好
       2、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1個以上雙鍵)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往往指的是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含量較高的油脂,這類油脂含有多個雙鍵,不飽和程度更高,所以不容易保存,做成的肥皂容易產生酸敗,而且INS值相對很低,油脂很軟。但是這種油脂皮膚非常容易吸收,營養價值高,所以有些人認為這類油脂一般不適宜做肥皂用油,更適合用作乳霜當中。這類油脂包括:小麥胚芽油、月見草油、芝麻油、玫瑰果油、玉米油、大麻籽油、葡萄籽油、大豆油等。

      3、飽和脂肪酸(不含有雙鍵)
              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油脂做出的肥皂往往硬度較好,不易軟化,其中含有硬脂酸、棕櫚酸、月桂酸、肉豆蔻酸較高。在使用中,這種油脂往往會遮蓋我們使用的主油的性質,並且由於飽和度較高,與前兩種不飽和脂肪酸相比,皮膚不容易吸收,所以用這種用來控制硬度和不易軟化度,用量一般在30%以下。此類油脂包括:椰子油、棕櫚油、棕櫚核油、豬油、可可脂、乳木果油等。


    二、對於肥皂適肌性選擇
           適肌性就是肥皂的洗感是否舒適,而通過前面的講述,我們不難發現,不飽和脂肪酸(以下稱軟油)往往容易被皮膚吸收,滋潤度好且營養價值較高,單從這兩個方面來考慮,軟油的適肌性應該比含有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脂(以下稱硬油)的適肌性要高,所以我們在選擇油脂的第一步就要考慮從軟油當中挑選一款所謂適肌性較高的油脂作為主油。而軟油又有兩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的穩定性很差,往往容易出現酸敗的現象,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有大量的油酸,油酸往往比較貼合人的肌膚,適肌性較好,在軟油中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作為主要油脂來使用。
   
     
三、硬度
            硬度是手工皂當中軟硬度的一個指標,太硬或太軟,代表含有的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的多寡,都會影響適肌性,而要在硬度方面調整出好的適肌性,我們就要將軟油與硬油相結合考慮。因此如果我們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軟油作為主油,為了使肥皂不至於過軟,我們就要用硬油來調整,找出合適的搭配,以達到好的適肌性和穩定性。INS值和碘值就可以做標準,前面我們提到INS值是預測手工皂硬度的數值,最適合的數值是120—170左右,根據這個標準我們可以對油脂進行取捨。

    
四、發泡力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肥皂泡沫越多,洗的就越乾淨,這種認識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肥皂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鈉,它是一種界面活性劑,既可以與水結合,也可與油脂結合,當我們使用肥皂的時候,他會與油污相結合,再通過水的清洗帶走油污,這樣才起到了清潔的作用。而在不添加發泡劑的情況下,脂肪酸鈉含量高,往往泡沫的產生量就相對提高,但是泡沫並不能起到溶解油污的作用,他更多的是起到了攜帶的作用。泡沫具有一定的表面張力,他可以輕鬆的把皮膚表面已經溶解了的油污帶走。我們往往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泡沫很多的肥皂,往往洗後感覺很乾,這就是因為泡沫的攜帶力較強,帶走了皮膚表面的油脂而產生的緊繃感。我們不難發現,椰子油和棕櫚核油的發泡效果很好,這個原因我們還要回到脂肪酸的層面上來找答案,因為椰子油和棕櫚核油的成分當中含量較多的脂肪酸為月桂酸、肉豆蔻酸,這兩種脂肪酸實在化工當中經常用到的發泡劑,他們產生的泡沫穩定,所以通常肥皂中採用添加椰子油或者棕櫚核油來增加發泡力。而椰子油和棕櫚核油是飽和脂肪酸,添加太多會掩蓋住主油的性質,並且適肌性會下降,再加上泡沫太豐富反而會使皮膚更乾,建議添加比例在30%以下。

   五、穩定性
        穩定性仍然和硬油有關係,因為決定穩定性的兩種脂肪酸為硬脂酸和棕櫚酸,這兩種脂肪酸是飽和脂肪酸,大量存在於棕櫚油、豬油等油脂中,如果添加量太多,會使肥皂比較脆,在切皂的時候容易斷裂,並且會造成主油的特點被掩蓋,如果加量太少肥皂在使用中會偏軟,建議比例一般在20%以下。

 

arrow
arrow

    愛潔 I &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